購買電動觀光車常見誤區:賣價高就代表賺的多
很多客戶購買電動觀光車通常都比較盲目,整個購車過程都是憑感覺,由于對電動觀光車在認知上存在著一些誤區,加之對電動觀光車缺乏一定的了解,所以很難憑借個人鑒別能力購買到物有所值的車子。
很多消費者購買電動觀光車會存在以下四個方面的誤區:
常見誤區一:電動觀光車價格高商家就利潤高,價格低就利潤低。高成本高回報這本身是一個常識,但在如今的電動觀光車市場則恰恰相反,比如說一輛雜牌觀光車賣30000塊錢,這輛車鐵定是賺錢的,而另一輛款式一樣的車子只是看上去各個方面都要好一些,處理賣35000,他真有可能是在賠本賣。同樣的道理,低價車之所以暢銷,就是利用了消費者對信息掌握的閉塞,同樣款式賣低價車反而賺的更多。當你看好一臺車子30000塊錢買不下來,換了一家25000買了一輛一樣款式的,你以為省下了5000,可是你不知道他們的成本和質量差距或許更大,反而是低價車的商家利潤更高。
常見誤區二:電動觀光車都差不多,主要是看電瓶好不好。其實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錯誤,目前電動觀光車電池技術已經非常的成熟,只要是正規品牌配套的電池,其質量和性能幾乎都是一樣的。但是應用在不同質量的車上表現則大不相同。相反車子質量的差距才是實實在在的差距,一輛質量好的車子可以用個十年八年,這期間電瓶壞了換組電瓶而已,而一輛劣質車即使電瓶質量再好,也是經常出其它毛病,用個一兩年就隨電瓶一起報廢了。
常見誤區三:配置越高功能越多越好。一臺電動觀光車質量優劣首先應該從最基本的配置上做起,保障車架、烤漆、塑件、電機、電控以及其它必要的零部件的優質標準。然后在此基礎上根據價格和檔次進行部分配置和功能上的升級。而劣質車則擅長將主要零部件偷工減料,節約成本,在外觀和功能上做文章,比如把輪圈,減震,閘把等做成彩金顏色,看上去絢麗奪目,但其容易褪色。但這樣一輛車價成本格卻遠不及一臺普通配置的品牌車,其質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常見誤區四:沒聽說過的都是雜牌車。國內電動車市場大大小小有幾百個品牌,光是業內熟知的知名品牌就有幾十個,而消費者則屬于門外漢,對電動觀光車品牌的信息來源都是通過媒體廣告和當地暢銷品牌的了解。因此就會有一些業內的知名品牌被消費者當成雜牌,而一些不知名的品牌因為在當地暢銷而成為消費者眼中的大品牌。